当前位置:: 首页» 经济发展» 旅游服务
吃喝玩乐在水峪之古村古韵篇(上)
信息来源:admin   发布日期: 2015-03-18
打印本页 【字号  

南窖乡水峪村历史悠久,四面环山、风景秀丽,置身其中,古村、古碾、古中幡、古商道,让人感觉恍若穿越一般。这里是北京最美的乡村,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。

想要了解水峪古村的自然之美和历史之美吗?小编会分几期分别对水峪的古村古韵、登山步道和生活服务进行介绍,下面请随小编一起穿越到明清时期,体验水峪古村的神奇吧,顺便说一下我们穿越的年代是明清时期,不是远古时代,大家还是文明人,不要猿型毕露哦。跟紧我的脚步,别走丢了。。。

一、街屋

街屋就在水峪东村入口的右侧,因为临街而建,就叫街屋,长15米,高4米。街屋和东瓮桥连成一体,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筑风格。街屋北院古时候叫“德善堂”,门楼高耸,气势壮观。抗战时期为保护八路军伤员,被日本兵火烧,现已看不到原貌。大院里外的两套街屋,白石铺地,干净又整齐。二门顶上的条石,有很多种花纹,比如三环套日、香草兰花啥的,很别致的说。大门外的浇筑石上刻着“松茂竹苞”四字,这是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斯干》的“如竹苞矣,如松茂矣”,寓意家门兴盛。街屋南院浇筑石上的“居仁由義”四字出自“孟子篇”。好有文化啊,让作为文科生的小编也感到自愧不如。

二、东瓮桥&纱帽山

水峪村东西村各有一座瓮桥。别看现在河道里没水了,明清时期,水峪村每到夏秋季节,雨水都很大,常常会形成泥石流,危及村庄安全。村民为了镇住洪水,在村子东西各修建了瓮门,又叫瓮桥。
东瓮桥据说是清乾隆年间修的,在瓮桥正中有个石匾,上面刻着“宁水”二字,一看就明白了,是镇水保平安的。

从东瓮桥下远眺就能看到一座尖尖的山,叫纱帽山,因为远远看去很像古代官员的乌纱帽。纱帽山是东村最高的山峰,是登山的好去处。水峪有句“拜了纱帽山,发财又升迁”的民谚,游客来到水峪村总要站在瓮桥下的拜山石上拜三拜。当然,这只是传说而已,不过水峪确实出了很多的人才,莫非,莫非真的很灵?!

三、王家大院
水峪东村瓮桥附近有一片院落,建筑格局各有千秋,都很气派,这是东村王家修的,村民把这些房子统称“王家大院”。大院门楼上有三幅工笔岩画,分别是宫灯、花瓶、兰花和莲花图案,真是灰常高雅脱俗啊。后屋门楼上也有三幅岩画,具有明代山西画派风格,很有特色,画的啥呢,先卖个关子,您亲自来研究吧。

四、娘娘庙

东街娘娘庙是清康熙年间修的,算得上是水峪村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了,坐北朝南,正殿三间,侧殿两间,立柱横梁上有彩色绘画。院里原来有一棵古槐,遮天蔽日,开花的时候,香飘十里。要说为啥修庙,那是因为旧时大山深处医疗条件恶劣,很多村民死于“天花”等疾病,修庙来求子、保平安,庙里供的娘娘是“九莲菩萨”,听说很灵的,曾经香火不断。如今,娘娘庙已经整修了一番,银杏树也长得越来越有仙气了。

五、罗锅桥

罗锅桥在娘娘庙正门外,也是清康熙年间修的。娘娘庙正殿、门楼与石桥在一条直线上,桥是拱形结构的,虽然很多年了,但是还很结实,经受住了“7.21”的考验。

六、杨家大院
杨家大院是清乾隆年间修的,经营了八座煤矿的巨富杨玉堂和他的父亲雇佣了三十多个工匠,用三年的时间才修好。 院子的形状像古萧,萧发“商”音,又叫箫商院。大院按阴阳五行设计,四进四出,一共三十六间,前面有门鼓“仁兽”麒麟守门,门楼里面和山墙前脸都有石刻砖雕,真的很土豪啊。

怎么样,看到这会儿眼花缭乱有木有?心神向往有木有?这样吧,先歇会儿,这期就到这里,周五小编将为您隆重推出下篇,将会着重介绍更多您以前不曾留意的古迹遗存,等着俺的更新哦…